顯示具有 媽媽的剪貼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媽媽的剪貼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每個父母都要記住的好話

證嚴法師
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
而不是擔心,如果父母常常擔心孩子,
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擔心掉了


Dorothy Law Nolte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遺憾自己
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嫉妒
羞怯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信心
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去愛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賞識中長大的孩子,會有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
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安全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自覺身在一個值得生活的美好世界

找回失去的分數,知道哪裡沒學會,找回來就是100分

每個父母都要記住的好話少用命令句,多問問題幫助思考

2007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角色扮演遊戲反覆訓練孩子

摘錄自《解決所有媽媽都會擔心的孩子問題》)、奧林出版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角色扮演遊戲反覆訓練孩子為了防止孩子遭人誘拐,孩子出門時,一定要確定他是跟誰在一起、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以我的孩子為例,每次他們要出去玩的時候,我一定會確認他們跟誰去、對方的電話幾號、大約什麼時候會與朋友碰面,我還會把他們所有一起玩的朋友的電話記下來。如果孩子是跟長輩出去,我一定會事先撥個電話跟對方打聲招呼,請他幫忙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尤其當孩子和長輩約在一個不熟悉的地方時,我更不會忘記要撥通電話給對方。這樣做雖然不能確保孩子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但至少可以讓那個長輩感受到我對孩子的關心,相對地也就能夠讓對方更注意孩子,好好照顧他。通常,我們都以為家裡是最安全的,不過,孩子在家裡還是有被誘拐的可能性。我們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孩子身邊,難免會擔心獨自在家的孩子會不會因為一時大意,開門讓陌生人進到家裡來,做出傷害他們的事。我的做法是,孩子們獨自在家的時候,我會特別告誡他們,有陌生人打電話來,要找大人聽電話時,絕不能回答:「媽媽/爸爸不在家」,而是要回答:「媽媽/爸爸現在正在洗澡(如果是晚上),請您留言,我再請媽媽/爸爸跟您聯絡。」或是:「媽媽/爸爸現在正在忙,不方便接電話,請您留言,我再請媽媽/爸爸跟您聯絡。」還有,不懷好意的陌生人經常是以試探性或詢問的方式來套出孩子父母的姓名及家裡的地址,像是:「你們那裡是○○大樓嗎?」、「你們那裡是○○棟○○,對吧?」、「你爸爸叫×××,對吧?」大人一定要告訴孩子,沒有必要回答陌生人進一步詢問的任何問題。在現代社會,孩子所面對的危險也更多,很容易成為有意犯行的人所覬覦的對象。父母一定要隨時提醒孩子注意周遭的情形,例如拿著鑰匙、自己開門時,要看一下旁邊是否有可疑的人;不要在搭電梯時,就把鑰匙拿出來;還沒走到家的大門前,絕對不能把鑰匙拿出來。還有,也要提醒孩子,等電梯時,如果發現某個人的眼神一直往自己身上瞟,或是一副神色詭異的模樣,千萬不能跟這個人搭同一部電梯。近來,有不少可怕的案件發生的場所就是電梯,因此,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不只是小孩子,連女性也應該這麼做。孩子所面臨的危險無所不在,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怎麼樣教孩子保護自己。每當我問來接受輔導的孩子:「你在路上遇到看起來很和善的阿姨說要載你回家時,你會怎麼回答呢?」幾乎每個孩子都告訴我他會跟那位阿姨說:「謝謝!」孩子們總以為「善良的人絕對不會做壞事」,他們還不懂得「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以這個例子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來告訴孩子,無論外表長得多好看、多和善,都有可能是向你伸出魔爪的大壞蛋。誘拐孩子的人最常使用的手法就是向孩子問路,然後要孩子為他帶路。對於這個情形,灌輸孩子陌生人向你問路,不要幫助他的想法,或是教導孩子隨時秉持善心、一定要幫助前來求助的人,都不是完全正確的做法。雖然並不是每個問路的人都是壞人,但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媽媽們一定要教導孩子一個最安全的回答──「我不知道該怎麼走耶!不好意思。」不管如何,絕對不能為陌生人帶路。「你媽媽在那邊等你,我帶你過去吧!」很多誘拐犯都用這個招數成功騙走小孩子。如果要讓孩子不被這類的謊言所騙,爸爸媽媽必須時時刻刻提醒孩子:「萬一媽媽/爸爸真的抽不出時間去接你,一定會事先告訴你,如果媽媽/爸爸沒有交代會請其他人來帶你,卻有人說要來帶你回家,千萬不要傻傻地跟著那個人走!」父母如果不能去接孩子,也一定要先告知幼稚園或托兒所老師,讓老師知道去帶孩子的人是誰和姓名,免得孩子被別人給帶走了。至於老師,若沒有接到家長的通知,或者家長已經事先聯絡、但來帶孩子的人卻與家長說的人不符,老師一定要再跟家長確定一次,絕對不能輕易把孩子交給別人。同樣地,教導孩子遇到危急狀況時的因應對策也非常重要。如發現被跟踪、或被陌生人不斷糾纏時,要讓自己保持鎮定、不要慌張,如果附近剛好有警察局,就趕緊跑到警察局,或是走到人多的商店或餐廳尋求協助。

性教育,從小開始

內容摘錄自《解決所有媽媽都會擔心的孩子問題》)、奧林出版

解決媽媽擔心的孩子問題

性教育,從小開始和以前比起來,現在的社會已經愈來愈重視性教育,相對地,父母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避免和孩子談性的問題。遺憾的是,大部份的人把性教育局限在只是介紹第二性徵、性器官的功能、性行為、懷孕和分娩等幾個主題上,這樣的性教育實在是太狹隘了。性教育應該還有更深的意義──提供孩子完整的性教育,培養出孩子照顧自己身體的能力;更具體地說,性教育是從清潔身體開始,進而了解身體每一個部位的機能以及性器官的功能;性教育也包含灌輸孩子愛惜自己,懂得尊重、珍惜他人身體的觀念。一套完整的性教育必須包含這些知識和常識才算完整。性教育不是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才開始,而是在嬰幼兒時期就要循序漸進、慢慢地教導孩子了。當我們不斷強調早期教育時,性教育絕對是不能忽略的一環。不要苛責孩子的自慰行為教育孩子不能急,要一步步地慢慢來,性教育也一樣要配合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來進行。嬰幼兒時期,是開始性教育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先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讓孩子熟悉自己身體外表的每個部位,包括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器官的名稱,接著再解釋每個器官具有什麼樣的機能。孩子滿三至四歲的時候,開始會對其他人的身體表現出好奇。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身體和爸媽的不太一樣、爸媽彼此的身體也不太一樣時,表示已經可以教導孩子認識男女之間的身體構造;不過,這個時候還不需要向孩子解釋器官的功能。要讓孩子認識男女生的身體構造不同,最好的時機就是洗澡的時候了。孩子和爸爸或媽媽一起洗澡時,爸爸媽媽可以很自然地告訴孩子男女身體的差別,還有小孩子與成人的身體差異點在哪裡。讓孩子養成隨時保持身體清潔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因為維持身體乾淨是保護自己身體的第一步,也是基本性教育的一部分。例如我們所說的蜜月膀胱炎,就是因為性交時,沒有做好衛生管理工作造成的。家中有幼兒的父母,在談到與性教育有關的話題時,最感到困惑的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禁止孩子的自慰行為。在這裡,我必須先強調的是,幼兒期的孩子會出現自慰行為,是因為他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產生關心,所以千萬別認為這是件壞事,更不應該罵他、打他。要讓孩子改掉自慰的行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為孩子製造一個沒機會自慰的環境。有很多媽媽認為小孩子不需要穿內衣褲,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通常都沒有穿內衣褲的習慣。但我建議一定要讓孩子穿內褲,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的性器官直接與褲子接觸、磨擦;還有,最好是讓孩子穿需要繫皮帶或是有鬆緊帶的褲子,以免孩子輕易地就將手伸到褲子裡。除此之外,媽媽要去觀察孩子通常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出現自慰的行為。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發生在早上剛起床,或是賴床、在被子裡鑽來鑽去,或者覺得無聊的時候。為了改善孩子的這種狀況,妳可以在孩子一起床,立刻催促他去刷牙洗臉,讓他一起床就開始活動,減少賴床的時間;孩子感到無聊時,可以拿玩具給他玩,幫助他排解無聊的情緒,或者陪他玩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另外,要避免孩子坐著時有自慰的行為,妳可以教導孩子正確的坐姿:背靠著椅背、抬頭挺胸坐直,這樣他就不容易有自慰的機會了。千萬不要責備孩子對性的好奇孩子進入幼稚園後,開始會對性產生好奇,這時候父母常常覺得很尷尬。其實,這真的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只要慢慢向孩子解釋,針對他的發展階段給予適合的答案就好了,一點也不難的。問題是,怎麼樣的答案才能夠符合孩子的期待呢?幼兒期的孩子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寶寶是從哪裡出來的呢?」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個值得參考的回答方式:「媽媽的身體裡面有一間給寶寶住的小房子,那裡有一條專門給寶寶走的路喔!等寶寶在這個房子裡漸漸長大了,就會沿著那條路走出來。」當孩子進一步問到:「為什麼會有寶寶?」,妳可以這樣回答:「因為我和爸爸彼此相愛,所以才有了寶寶。」、「爸爸是男生,爸爸的身體有製造出小孩子的種子,而媽媽的身體裡有一間讓寶寶住的小房子。」這樣的回答對幼兒期的孩子來說,應該就夠了。孩子進入學齡期後,就有必要教導孩子更深的性教育知識了。告訴孩子關於即將到來的青春期會出現的第二性徵,並不會讓孩子覺得尷尬。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媽媽必須具體地教導孩子對待異性朋友時,應該遵守的禮貌與規範。例如當異性朋友換衣服時,要迴避。妳也要告訴孩子,泳衣遮住的身體部位,就是大家都不喜歡被任意碰觸的地方,絕對不能隨便去摸人家;同樣地,有人摸你、讓你感到不舒服時,也一定要勇敢地拒絕。前不久我輔導了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女生,她和四年級的堂哥鎖在房間裡玩遊戲,後來被大人發現,當時他們正在模仿大人的性行為。孩子的年紀小,對性方面的知識是不足的,父母平常就要灌輸孩子與異性朋友相處時,應該注意的行為,例如告訴孩子與異性朋友共處一室,要保持房門敞開。有很多人質疑:「孩子這麼小,有必要開始教他們性行為的知識了嗎?」其實,這麼早就跟孩子談性行為的重點是為了要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要鼓勵他們發生性行為。因此,從小灌輸孩子對待異性的正確觀念的確是有必要的!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每個父母都要記住的好話

每個父母都要記住的好話
證嚴法師
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

而不是擔心,如果父母常常擔心孩子,

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擔心掉了





Dorothy Law Nolte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遺憾自己

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嫉妒

羞怯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信心

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去愛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賞識中長大的孩子,會有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

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重

安全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自覺身在一個值得生活的美好世界



找回失去的分數,知道哪裡沒學會,找回來就是100分


每個父母都要記住的好話少用命令句,多問問題幫助思考